您好!  欢迎访问河北省地热产业协会网站!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 行业动态

投资1.1亿!河北首个跨季节土壤储热集中供热经验获全省推广

2024-10-09 19:43:21     来源:河北省地热产业协会
        在非采暖季,将河水、湖水等水体蕴藏的热量储存于地下储热体,用作采暖季的供热热源。9月25日召开的河北省城市供热暨热源改革试点现场会上,馆陶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试点经验得到推广。
        馆陶城区现有规模小区66个,集中供热面积301万平方米,此前城区主要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能源塔热泵、燃气锅炉等方式供热,但受气荒、运行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供热质量不够稳定。去年4月,被确定为河北省供热热源改革试点后,馆陶县投资1.1亿元,实施了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项目。 

图片

图为河北省城市供热暨热源改革试点现场会现场

 
                9月25日,馆陶县南城公园景观湖湖面碧波荡漾,这里看似与普通湖面并无不同,但湖面下却“暗藏玄机”:湖底约两米以下,打了深达150米的储热孔2000多个,采用管径2.5厘米的双U储热换热管,埋设总长约120万延米。
        “湖面面积约35亩,可把水体夏季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利用水泵循环并通过换热管储存到地下储热体中。”项目建设方负责人霍俊青介绍,通过夏季地下储热体循环储热,可提高深层地热10摄氏度以上,为冬季地下取热提供热源,满足100万平方米住宅及公建供暖需求。“由于储热体全部建在湖底两米以下,对水域景观建设、水生植物栽种及水生态不产生影响。”霍俊青表示。
        如何把蕴藏在地下的热量传输到用户家中?馆陶县在城区建设集中供热管网8.3千米,小区内建设储热孔700余个,储热体建设在地面2米以下。利用城市供热管网将河湖水体的热量传输到各小区地下储热体,形成闭环式储热采热体系,做到跨季节储热应用,实现热源、热网、末端等各供热环节融通连接。
        金域蓝湾小区是馆陶县去年供暖季首批应用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的小区之一。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冬天,小区住户室温基本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
        为实现跨季节储热集中供暖的全时段、全区域、全流程管理,馆陶县建设了集中供热数字管理平台,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县域热源、热网、末端等各环节进行智能调控。同时,按照采暖住户10%的比例,在跨季节储热集中供暖小区设立供暖监测户,实时呈现监测点室温数据。
        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9月26日消息:馆陶县是全省供热能源改革试点县,建设了河北省首个跨季节土壤储热集中供热项目,项目利用城区公园绿地、湖区地下建设集中式土壤源热泵能源站,在非采暖季利用水体对土壤补热,采暖季作为热源供热。2023-2024年度采暖季,该项目有效保障供热效果,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推动供热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探索了有益路径。
        据介绍,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不仅供热稳定,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以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为例,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每年供热季可节省燃煤1.476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3.68万、0.188万吨、0.00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5万吨。

图片

 
馆陶经验
全省推广
在全省城市供热工作会议上
馆陶县介绍了跨季节储热供热工作

        9月25日,全省城市供热工作会议在河北邯郸馆陶县召开,会议通报全省冬季供暖问题“冬病夏治”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各地冬季供暖问题“冬病夏治”工作开展和供热准备情况,安排全省供热准备工作。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分管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馆陶县委书记王立伟作了典型发言。

        王立伟向到馆陶县参加全省现场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供热热源试点工作。

        坚持顶层设计,积极探索供热新模式。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综合对比,确定实施了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项目,先后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破解施工难题,协调和调配建设资源,推进了项目顺利实施。

        坚持技术创新,扎实开展供热热源建设。实施“互不妨碍”式湖底储热,建设储热孔,埋设储热换热管,将太阳辐射热量储存到地下储热体中。实施“夏储冬用”式跨季储热,建设大型储热系统,铺设跨季储热取退水管道,为冬季地下取热提供热源。实施“夜储日用”式跨天储热,建设集中供热站,配套跨天短时储热罐,作为县域小区供热热源。实施“融通连接”式供热设施,建设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小区内建设储热孔,打造小区地下分布式储热体。

        坚持“四化”建设,打造智慧供热系统。注重供暖监测“数字化”,建设集中供热指挥调度中心,对县域热源、热网、末端等环节进行智能调控。注重供暖服务“便捷化”,开通线上缴费方式,供暖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居家自主办理缴费手续。注重供暖维护“常态化”,建立网上报修平台,在网上申请报修,智能接单、智能派单。注重供暖管理“网格化”,对供热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完善供暖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坚持四个转变,实现高效“零碳”供热。供热热源由低品位转变为高品位,在停暖季将大量低品位热源热量,储存到土壤深层,冬季将储存热量由热泵机组提升至高品位热能。供热设施由地上转变为地下,实施热源改革后,各种设施主要在地面、河湖面以下。供热能源由多元化转变为清洁化,对接风电、光电,运用绿电资源,全力打造“零碳”供热。排查检修由“冬病夏治”转变为“冬病常治”,督促供热企业进行常态化培训、摸底、排查、维护。

注:本文综合河北新闻网、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馆陶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地热加 
传真 :0311-83075539 座机:0311-83075539 15632354258 邮编:050000
石家庄市桥西区西二环南路191号210
©河北省地热产业协会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