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调查
2024年3月25日晚间,河北新闻联播准时播出,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日前,省地矿局在张家口市阳原县勘探出张家口市山区变质岩底层深度最大、水量最大的地热温泉井,此外,承德市高新区地热温泉勘探井成功出水,结束了承德市城区地热温泉资源“零”的历史。两处地热温泉勘查的突破,将进一步促进张承两地温泉康养产业发展。
此次地热勘查成果凝聚着很多地质队员的心血,其中有这么一批区调人,这是他们的故事——
“对懂行的人来说,区调资料是一份‘藏宝图’。”手指挂在墙上的承德市高新区闫营子砖瓦窑村一带重点勘查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1:1万地质图,区调院区调一所所长毕志伟介绍说,“搞清楚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对地热资源形成的影响,能够揭示承德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和赋存规律。”
图上,各色的斑块和断续的线条代表着不同的地质单元,每一个细节都是地质队员们用双脚走出来、用双手描绘出来的。
作为前期基础工作,区域地质调查要全面、系统地揭示承德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基本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后期能够准确地定位地热资源的分布范围,评估地热资源的储量和品质,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2月,背靠着春节假期还未平息的喧闹,为了探寻埋藏在地下深处的火热,区调一所的队员们背起行囊,踏上了被冰雪覆盖的承德大地。
“区调一所是单位最早成立的业务部门之一,经历过十多年西藏项目考验,战胜过高海拔、低气温、缺氧等艰苦环境的挑战,高质量完成了一系列区调任务。”毕志伟说,“一张张地质图,凝结着不知道多少地质队员的汗水和智慧。前辈们把高超的专业水准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传承到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区调院的地质队员们秉承着以高水平地质技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在急难险重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及区调成果应用等领域深耕不辍。
回想2023年初在承德工作的情景,年轻党员刘腾飞笑着说:“雪后的山路尤其难走,穿着厚重的登山鞋也不行,跑上十来分钟的线路就冻得透透的。有时候我就想啊,等我们找到了地热温泉,可得过来体验体验,把我这受了老罪的脚好好泡一泡。”
玩笑归玩笑,工作不马虎。20天,60平方公里的1:1万勘测任务,队员们以高质量拿下。
一份沉着冷静的态度
1:1万勘测任务完成后,进入直接决定勘查工作成败的钻探取样环节。
究竟在哪儿打井才能出“热水”、多出“热水”?是大家面临的问题,也是对前期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检验。区调院的技术人员与水勘院、承德矿业集团公司等多次召开会议开展井位论证,对区调成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物探及水文特征,把钻孔位置选择在分布着有利地热存储围岩、导水断裂构造发育的深部地区。
2024年3月,队员们踏上承德大地整整一年后,承德市高新区地热温泉勘探井成功出水,出水量55.3立方米每小时,水温37.3摄氏度,水中氟等有益组分达到国标理疗矿水命名浓度,达到优质珍稀温泉标准,承德市城区结束了地热温泉资源“零”的历史。
大家都很兴奋,但毕志伟还是保持着冷静的态度:“这当然不仅仅是区调工作的成果,我们的工作在其中只是一部分。河北地矿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在工作中,水勘院、水文四队、地质四队的同志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还有地质钻探等都是重要的勘查手段,缺一不可。”
“只不过,区域地质调查确实是一项很基础的工作,有时人们会忘了它的作用。”他接着说,“区调工作不仅在地热资源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在资源保护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地热资源分布和特征的深入了解,可以更有效地制定资源保护措施,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未来,随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各类资源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河北省地矿局